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青藏高原,是多元文化交汇融合的重要区域。西藏各族人民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谱写了悠久辉煌的历史。西藏与内地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宗教等方面的交流日趋紧密。
为了解雪域高原的历史文明与艺术成果,促进民族团结与汉藏文化交流,由大连现代博物馆联合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和西藏博物馆共同举办《祥云托起珠穆朗玛——藏传佛教艺术精品展》。
本次展览按其内容分为高原之声、佛法之缘、器用之德三个展览单元,甄选蜚声海内外的唐卡、妙相庄严的造像、内容丰富的典籍和工艺精良的法器等各类珍品文物122件组,珍贵文物多达116件组,其中包括一级文物30件组。
第一部分 高原之声
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的西藏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自公元7世纪初吐蕃王朝建立以来,唐蕃之间往来频繁,松赞干布与唐初文成公主的汉藏联姻更成为流传千古的历史佳话。西藏与内地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宗教等方面的交流日趋紧密。
元代中央政府开始直接对西藏有效行使主权管辖。元明清三代,中央政府支持藏传佛教各教派执掌西藏地方政权,管理西藏内部事务。从萨迦班智达到格鲁派的达赖、班禅系统的历代喇嘛,在处理宗教事务的同时,也为祖国的统一与藏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各自的贡献。与此同时,大量西藏僧人应邀赴北京宫廷及内地相关区域弘法,也直接促进了汉藏两地文化的交流与互动。
藏族文化吸收了大量的内地先进政治文化经验,从而发展出符合自身地域与民族特色的佛教艺术。无论是中央赏赐西藏喇嘛的宫廷造像、官窑瓷器、玺印还是皇室丝绸,都在丰富本土物质文化的同时,也提高了本土艺术审美水平。
第二部分 佛法之缘
公元五世纪,佛教开始进入雪域高原,并与西藏苯教相互融合。至公元七世纪中叶,佛教融入藏族传统文化血脉之中。藏传佛教兼习大乘、小乘,显密双修,见行并重,融合藏地苯教的某些特点,又积极吸收印度、尼泊尔与汉地佛教艺术,仪轨复杂,像设繁多,形成了独树一帜且自成系统的佛教艺术。
西藏佛教艺术包括诸佛、菩萨、本尊以及各类护法神灵、上师等诸多图像,主要品类有唐卡佛像、鎏金铜造像、擦擦以及寺院壁画等,其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以及精美绝伦的工艺技巧,凝结了藏民族的智慧与审美情趣,同时也是西藏与周边地区文化多元交流、融合的见证。与此同时,丰富的藏传佛教典籍以及精湛的佛塔也是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部分 器用之德
佛事用品是指藏传佛教用以供养、礼拜、祈请以及法会等仪式使用的重要器物,以及僧侣修行生活所用器物等,是藏传佛教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藏族人民智慧与精湛工艺的结晶。藏传佛教以密教修行为核心,同时主张显密兼修,从而形成了诸多派别,皆重视仪轨法器之使用。
广义而言,藏传佛教佛事用具若细分可包括法器、供器以及乐器等,如香炉、宝瓶、杯盘、供灯、曼荼罗等属供器,金刚杵、金刚铃、金刚橛、金刚锤等属法器,法号、法螺、钹、铙、鼗鼓等属乐器。这些器物种类繁多,面貌丰富,多用材考究,制作精良。此外,面具是藏文化中独具艺术魅力与神秘感的造型艺术,寺庙乐舞与民间戏剧、祭祀及舞蹈中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