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预约 搜索 观众留言 问卷调查 中文 | English

铁血铸军魂——中国远征军中的黄埔军人

时间:2017年09月03日——2017年10月15日   地址:现代博物馆四楼B专题展厅

   
        为纪念抗战胜利72周年,由大连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和保山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主办,大连现代博物馆与云南保山市博物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合作推出展览《铁血铸军魂——中国远征军中的黄埔军人》。

        本次展览共展出60块展板(包括162张图片、10张表格、4张地图)和226件(套)抗战文物,分为“中华雄兵 光耀异域”、“黄埔帅星运筹帷幄”、“黄埔军人 培育新军”、“黄埔将士 血战沙场”四个部分,展品以中国远征军、盟军和日军的军事装备、生活用具和医疗器具等为主。这些文物见证了中国军人誓死抵抗侵略、浴血奋战的铁血岁月,带我们了解那个时代,感受那些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也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祖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展 览 内 容

中华雄兵 光耀异域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入侵缅甸,企图在东面切断中国惟一的国际交通大动脉滇缅公路,进逼中国西南大后方;在西面胁迫印度脱离英国,进而与德军在中东会师。

        1942 年初,中国政府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局出发,组成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入缅作战,以粉碎日军阴谋,支援盟国抗战。后因敌我力量悬殊及盟军战略配合的失误,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

        1943年10 月至1945年初,中国驻印军缅北反攻和驻滇西中国远征军的滇西反攻作战,历时17个月,挺进2400余公里,打通了中印公路,取得了反攻作战的最后胜利。

        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的反攻胜利,重新打通了国际交通线,使得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同时,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揭开了正面战场对日反攻的序幕,也钳制和重创了缅北、滇西日军,为盟军收复全缅甸创造了有利条件。

黄埔帅星 运筹帷幄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当时的英属殖民地缅甸由于特殊的战略意义,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的关注。12月,中美英三国签订《共同防御缅甸军事协定》。1942年3月中国正式出兵缅甸,援英作战。时任中国战区总司令的蒋介石,派出了他所倚重的黄埔将领统帅的军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人的铁血风采,赢得了世界声誉。

        在中国远征军的两次入缅及滇西反攻作战中,这些出身黄埔军校的将领,在战略战术上发挥自己所学所长,运筹帷幄,也把爱国、团结、奋斗的“黄埔精神”带到战场的每个角落。他们历经了各种战役的洗礼,既有空前傲人的成绩,也有过兵败撤退的困境,但无论怎样,他们代表了当时中国军队中最优秀的一批将领,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黄埔军人 培育新军

         黄埔军人不仅在战场上功勋卓著,而且在中国军队建设史上也书写了不朽的一页,尤其在打造新式中国军队方面作用巨大。

        1943年为筹备滇西反攻,大规模的第二期中国远征军的整编、整训开始。在黄埔军人的努力和美军的帮助下,中国远征军经过严格的美式军事训练,掌握了新式武器的使用方法,提高了战术理念,作战能力大大提高。

        此外,汇集了来自五湖四海青年精英的黄埔军校及各地分校,为适应抗战需要,扩大招生规模和针对性的教学,加紧军事干部的培养,为中国远征军输送了大批优秀官兵。经过众多黄埔军人努力打造成的新式远征军为对日作战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黄埔将士 血战沙场

        在异常艰险的滇缅战场上,黄埔将士怀着对国家和民族无限的忠诚,不管在同古战役、仁安羌大捷、密支那战役,还是收复腾冲、血战松山、争夺龙陵等战役中,用血肉之躯阻挡了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每一次战役,无不有黄埔将士的血,每一个战场,无不有黄埔将士的骨,他们的英勇悲壮,再现了黄埔军魂,是中华民族一曲气壮河山的的英雄颂歌。

访问人数:594751人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会展路10号     大连博物馆 版权所有 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     备案号:辽ICP备180005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