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预约 搜索 观众留言 问卷调查 中文 | English

《青铜之路——北方系青铜文化特展》

时间:2015年12月31日——2016年03月31日   地址:大连博物馆

《青铜之路——北方系青铜文化特展》

 

 

 

 

        北方系青铜文化,是一种分布区域广阔、文化内涵丰富、延续时间较长、地域特色鲜明的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创造的文化。考古学资料表明,北方系青铜器的出现几乎与中原地区同期,时代包括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相当于中国的商周至两汉时期。其遗存主要分布于亚洲北部草原地区。
        北方系青铜器,在功能上与中原地区的青铜器有较大不同,中原地区主要作祭祀礼器,而北方系青铜器则多为兵器、车马器、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等生活实用器,器物多小巧,便于携带,以“动物纹”或“野兽纹” 为装饰题材的青铜牌饰最具特色。
        由于环境和种族的差异,北方系青铜文化在不同的区域表现出不同的文化特征。在整个欧亚大草原,无论是阿尔泰至南俄草原的“斯基泰文化”,还是中国境内的“姜戎文化”、“西戎文化”、“ 鄂尔多斯文化”、“山戎文化”,其艺术风格较为一致,又各自保持相对独立性。
        本次展览展出了宁夏固原博物馆藏北方系青铜文物830多件组,为春秋战国时期活动于此的义渠、乌氏等西戎各族创造的一种地域特色鲜明的游牧民族文化,包括四个展览单元:
        一为“兵器”,有青铜短剑、戈、矛、镞、铜柄铁剑等。青铜短剑有双鸟回首剑、蘑菇首剑和三叉式护手剑等,流行于固原青铜文化的中期早段,特别是三叉护手剑在固原出土,从战国早期一直延续到西汉早期,并对西南地区此类短剑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固原青铜文化晚段出现了环首短剑和心形剑格的短剑,与鄂尔多斯地区此类器物的出现基本同时。长胡、中胡、三穿戈,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广泛流行于中原地区,这类铜戈在固原及内蒙古东部凉城地区的出现,意味着这两地的青铜文化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较大。固原青铜文化中发现的铜矛有两类,一类与战国时期秦国、楚国的铜矛类似,系由关中地区传入,另一类柳叶形,为游牧民族独创。
        二为“车马器”。车和马一直是北方民族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也是他们主要的家庭财产,对车马的驾驭、保护和装扮,是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车饰主要有铃、各种动物造型的辕饰、轴饰、杆头饰等;马饰主要有马衔、马镳、当卢、节约等。固原出土的青铜器中,车马器占很大比率,器形丰富,发展连续,自成体系,镂雕的车牌饰,动物图案造型生动,构图巧妙,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体现了游牧民族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观念。
        三为“装饰品”,有头饰、项饰、服饰。这些饰品多以青铜铸出各种动物纹牌饰,如虎纹、虎噬羊、怪兽纹、翼马纹、子母豹、人驼纹、鸟纹等图案,小巧精美,携带方便。这些饰品的题材,取自两周时期北方民族的生活场景和生存环境,是北方民族的真实写照,为北方系青铜文化最具特色的部分。
        四为“生产生活用具”,有生产工具鹤嘴铜斧、铜削、铜斧、铜凿、棍棒头等;生活用具凿、锥、管、针等。这些生产生活用具形体依然小巧,携带方便,与北方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相关,具有浓郁的北方民族特色。 

 

访问人数:152546人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会展路10号     大连博物馆 版权所有 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     备案号:辽ICP备180005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