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南皮影
2006年,作为辽南皮影戏重要代表的复州皮影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成为大连唯一跻身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2014年,复州皮影戏又被列入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连博物馆从2009年开始收藏辽南皮影,后来扩大征集,西北、安徽等地皮影也被现代博物馆陆续收入囊中。目前,辽南皮影已成为馆藏一大特色。为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弘扬和传承,宣传大连本土文化,大连博物馆在2015年春节期间推出了原创展览《灯影的魅力——馆藏辽南皮影艺术展》。
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傀儡戏的一种,皮影戏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审美情感,保护传承了民间美术、音乐、舞蹈、说唱等多种艺术形式,雅俗共赏,已被列入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次展览将展出近现代皮影原件及表演乐器、灯具、唱本等藏品。
此次展出的辽南皮影,选用质地软、透光好的幼年驴皮雕簇而成,包括头茬、戳子、场片、砌末四个方面。其中头茬数量最大(一棚影头茬至少不低于500件,戳子60身),最能体现辽南皮影的造型特点。
白眉大仙、观音菩萨、雷公、南极仙翁……皮影在造型上,包括神仙、圣母、佛道两教的人物,以及生、旦、净、丑等各式人物及场景造型。细看之下,可发现皮影忠奸分明,艺人采取去皮留线的“阳刻”和去线留皮的“阴刻”雕簇影人,线条繁而不乱、密而不杂。而由于“眸子不能掩其善恶”,最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所以被夸大突出,并移位至面部中间,成为辽南皮影最显著特征。
展览大年初一开放,在海交馆内的伊斯兰文化陈列馆三楼展出,展期将持续至4月7日。
此次展览是继2015年深圳博物馆、福建民俗博物馆、北京鲁迅博物馆、2016年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20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博物馆、2018年保山市博物馆后,全国巡展的第七站。旨在宣传.辽南皮影的独特魅力,弘扬大连本土文化,带动人们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宣传和传承意识,让更多的观众领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