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预约 搜索 观众留言 问卷调查 中文 | English

一座城市的工业记忆(三) | 周家炉——东北民族工业的鼻祖

时间:2020年02月18日     阅读次数:4154

洋务派的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引进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手段,用机器代替手工劳动,开启了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历程,对民族工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1894年,日本挑起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11月21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旅顺大屠杀。在这次惨绝人寰的旅顺大屠杀当中,有一对亲兄弟侥幸逃生,他们就是周文富和周文贵。

微信图片_20200218115947.jpg

周氏兄弟出生于旅顺元宝坊。周文富于1892年在旅顺船坞厂当学徒,学习钳工技术,较早地感受了工业文明的熏陶,接触了先进的工业技术。1907年周文富从旅顺船坞辞职,自筹89元钱,开设家庭铁匠炉作坊。1909年周氏兄弟从旅顺来到大连,在这里开了一间铁匠铺,当地人称之为“周家炉”。

到了1910年,周家炉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铁匠铺,而是相当全面的大型手工业作坊了,两兄弟把“周家炉”正式定名叫“顺兴铁工厂”,希望生意一直顺利兴隆。顺兴铁工厂主要生产油坊生产机械,并制造出机械动力火油机等,使榨油的效率大大提高,从而使民族油坊业的竞争力有所增强。

一次,日资的三泰油坊的榨油机出现了故障,找遍大连无人能修。日本工厂主被迫请周家炉人去修理。聪明的周家炉人一边修理,一边记下了榨油机的构造,回去之后经过研制居然让他们制造出了这种冷气榨油机(液压机),也彻底打破了日本工业对榨油机的垄断,到了1913年,顺兴铁工厂已有木样厂、翻砂厂、车床厂、虎钳厂、铆铁厂、打铁厂等各分厂,并在东北最先使用电焊接和瓦斯焊接等先进技术。至1917年顺兴铁工厂的技术人员和职工总数已达1301名之多,与日本大连“满铁”沙河口工厂(今大连机车车辆厂)、川崎株式会社大连船渠(今大连造船厂)形成鼎足之势,周氏兄弟也被称为东北民族工业的鼻祖。


顺兴铁工厂的快速发展是日本殖民者绝对不能允许的,周文贵反日储金救国的义举,令哈尔滨父老称道不已,同时也让日本当局对他恨之入骨,加快了对周家的打压。

1918年,站稳脚跟的日本殖民当局开始对中国的民族工业加紧打压和扼杀,尤其对顺兴铁工厂进行百般破坏以至摧残。日本殖民当局禁止日商轮船装运周家经营煤矿的产煤。为了抵制禁运,周氏兄弟购置四艘轮船自采自运。日本殖民者的打压更加露骨,不但不准顺兴铁工厂迁入新建工厂,不准修建船坞,不发给轮船制造业的许可证,而且禁止日商轮船到顺兴工厂去修理。

1928年,52岁的周文贵在自大连乘舢板船去复州湾煤矿,路过金州城北三十里堡西海时遭遇狂风,不幸遇难。 周文贵离世后,日本商人乘人之危,想以低价收购周家厂矿。周文富以民族大义为重,毅然决定将振兴煤矿及其所属各矿矿权全部捐献给张学良主持的中国奉天(今辽宁)政府。

1929年,日商方面奸计未遂,便恼羞成怒,强行扣留顺兴铁工厂的产品和设备,自行折价抵偿或拍卖。在日本殖民当局的打压下,顺兴铁工厂宣告破产。至此,由一个小小的周家炉发展成为东北第一流的千人以上的大铁工厂,瞬间烟消云散。

1931年,周文富抑郁而终,享年57岁。自此,近代东北工业之父的爱国兴邦的梦想,埋葬在波涛汹涌的海浪中,东北最大的民族企业——顺兴铁工厂,也像一叶轻舟,淹没在殖民统治的狂涛浊浪中。


位于旅顺口区的周家老宅,经过世纪风雨的洗礼,虽然鼎盛繁华早已不在,但它仍然向人们述说着周氏兄弟的铮铮铁骨和忧国忧民的民族气节。而周家为当地百姓修葺的水井,依然清漪粼粼、泽被苍生。如果说近代殖民时期形成的工业体系是大连现代工业的源流,那么散落在城市角落的民族工业就是大连现代工业体系的精神根脉、“海南丢”民族精神的化身。由周文富、周文贵兄弟创办的赫赫有名 “周家炉”,堪称大连民族工业的源头,被誉为东北地区民族工业的起点之一。


访问人数:765818人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会展路10号     大连博物馆 版权所有 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     备案号:辽ICP备180005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