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预约 搜索 观众留言 问卷调查 中文 | English

大博之声丨“白色金子 东西瓷都 ——从景德镇到梅森瓷器大展”(五)

时间:2020年02月21日     阅读次数:3464

为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展示“白色金子 东西瓷都——从景德镇到梅森瓷器大展”

我们特别策划并推出了专题栏目

“大博之声”

本系列栏目的最后一期

将由大博讲解员为您介绍

中国瓷器与欧洲瓷器的交流互鉴

这座男性人物雕像戴蓝色的头饰,身着中国宽松的长袍。他的装束打扮和姿态可能受到了雕刻师皮埃尔•吉萨特)在1697年创作的水彩画的影响。该画描绘了一位中国皇帝。

微信图片_20200221160124.jpg

殷弘绪,原名佩里·昂特雷科莱(1664-1741),天主教耶稣会法国籍传教士,康熙四十四年(1705)到中国传教,在官方庇护下常驻景德镇。1712年他将在景德镇获得的瓷器制作流程整理出一封万言信,连同搜集到的原材料样品,寄给了欧洲耶稣会奥日神父。1716年,法国人将这封信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引起轰动。从此寻找高岭土并按照二元配方仿制中国高温硬质瓷器的热潮席卷欧洲。1722年,殷弘绪发出第二封信,对之前的报告作了17条补充。


梅森瓷器早期出产的米酒瓶外形受到了日本瓷器样式的影响。花卉和兽首图案采用了欧洲贵金属器具上的凸纹饰技术。最早的梅森瓷是高岭土和雪花石膏混合烧制而成,后来他们改良了配方,生产出更白的瓷器,和景德镇瓷十分相似。

微信图片_20200221160225.jpg

这是一套双人用的咖啡用具。它装饰着蓝洋葱图案,这种图案从大约1730年至今均有生产,变化不大。特别是在19世纪,这种图案装饰的瓷器面世时受到了极大的欢迎。


这组瓷器上的纹饰明显是仿照德国梅森瓷器的 赫洛特风格。这些器物是反映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很好的例子:德国梅森瓷器画工绘画了他们理解的“中国风格”的题材,而这纹样却又成为了订烧中国瓷器的稿本。中国瓷器画工则未必知道这纹样的原稿是画的“中国”人物。

访问人数:614488人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会展路10号     大连博物馆 版权所有 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     备案号:辽ICP备180005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