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预约 搜索 观众留言 问卷调查 中文 | English

一座城市的工业记忆(九)| 大起——焦裕禄同志工作过的地方

时间:2020年03月02日     阅读次数:4114

大连起重机器厂是我国历史最早、规模最大、技术先进的起重运输机械生产企业,是当代中国最大的起重运输机械设备研究、开发、制造中心和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企业,享有中国起重机“摇篮”的美誉。


本期《大起——焦裕禄同志工作过的地方》的朗读者是来自大连博物馆的志愿者,刘振民。


大连也是焦裕禄精神的孕育地之一

1948年11月5日,由金属构造厂(原日本启正特件品制作所大连工场)、联合工具厂(原若本制造所)、氧气珐琅厂(原大连机械制作所所属酸素工场)3个工厂组建,时称金属机械厂,厂址位于大连市沙河口区五一路97号。1953年9月1日被正式命名为大连起重机器厂。该厂1949年10月27日,研制成功的中国第1台5吨焊接箱形吊钩桥式起重机,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起重机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生产出中国第一台门式起重机——5吨门式起重机以及140吨铸造起重机。80年代制造出30.5吨铁路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填补了中国铁路集装箱国际联运的空白。

微信图片_20200302182711.jpg

中苏领导和职工在第一台起重机前留影


2014年8月,大连博物馆入藏一份珍贵的干部履历表,是焦裕禄于1955年8月10日在大连起重机器厂工作期间亲笔填写的。这份已经被保存60多年、业已泛黄的珍贵文物仍然让人激动不已。焦裕禄的这份履历表共有4页。当我们小心翼翼地一页页翻开,宛如与33岁的焦裕禄开始了一次隔空对话……

微信图片_20200302182750.jpg


焦裕禄为大家所熟知的,是他在河南省兰考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模范事迹。可是,焦裕禄在此之前的经历,很多人却并不清楚。1955年3月,焦裕禄来到了大连起重机器厂实习工作,任机械车间代培主任,1956年底,他奉调离开大连。这也是他工作生涯的重要时期,他密切联系群众、关心困难职工生活……他在大起工作了630天,比兰考工作475天还长155天,因此大连也是焦裕禄精神的孕育地之一。


全厂最棒的车间主任

焦裕禄在大起期间,很少坐在办公室里指挥生产,整天在车间里转。1956年初,为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工业化战略目标,工厂生产任务猛增,生产定额必须随之提高。一部分人以设备、人力不足等理由反对新的生产计划。焦裕禄二话不说,一头扎进车间关键部位——减速机工段蹲点,研究生产工序、设备状况、工人操作等细节,找到提高生产定额的依据。在车间生产调度会上,他一一列举调查数据,提出完成生产任务的设想和措施,使许多人大为吃惊,纷纷表示回去以后认真摸底,重新安排生产任务。结果新的生产计划很快得以落实并圆满完成。

微信图片_20200302182839.jpg

1956年7月22日焦裕禄(中排左四)

在大连起重机器厂机械车间工人文艺组合影

焦裕禄到大连之前,对工业是门外汉。为担负起逐步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重担,他白天在大连起重机器厂向工人学习实际操作,晚上到工厂独身宿舍向企业管理人员请教理论,还从老厂长梁芝田那里借来《关于车间作业计划》等业务书,刻苦研读。仅用半年多时间,他就掌握了通常需要三年才能掌握的企业管理知识,由工业生产的外行成为指挥生产的“行家里手”。他在大连起重机器厂工作不到两年,便被工人们誉为“全厂最棒的车间主任”。


心里装着工人,唯独没有自己的事

焦裕禄严格要求基层干部,更严于律己。“他心里装着工人,唯独没有自己的事。” 焦裕禄无微不至地关怀工人,体贴工人,和工人心连心。冬天,他担心工友们在机床旁着凉,便找来炉子给大家生火;担心夜班工友吃凉饭伤胃,便与食堂联系,把热乎乎的饭菜送到机床前。他常常白班劳累一天,晚班又陪工友大半夜,工友们亲切地称他是“夜班主任”。

微信图片_20200302182937.jpg

1956年9月9日焦裕禄(前排左三)与大连起重机器厂机械车间欢送援建内地三名工人的合影。


焦裕禄给大连工人留下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大连工人与焦裕禄建立起深厚的阶级感情。1956年底,焦裕禄奉调回河南洛阳矿山机器厂工作,后调任中共尉氏县委书记、兰考县委书记。为整治兰考风沙、内涝、盐碱三大自然灾害,改变兰考县落后面貌,他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积劳成疾,不幸于1964年5月14日病逝。噩耗传来,曾经与焦裕禄并肩工作过的大连起重机器厂工人、干部无比悲痛,同全国人民一道投入“向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学习”的热潮中。


访问人数:595417人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会展路10号     大连博物馆 版权所有 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     备案号:辽ICP备180005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