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中共大连市委宣传部召开“大连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邀请大连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杨颖,大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陆忠杰,大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邹巍,介绍十年来大连城市文化软实力持续提升的有关情况。
近年来,公共文化场馆逐渐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逐渐提高,中心所属的博物馆、美术馆,分别是旅顺博物馆、大连博物馆、大连自然博物馆、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大连武术文化博物馆、大连美术馆(大连画院)。现有藏品总数205114件(套),其中一级文物330件(套),二级文物2500件(套)。十年来征集文物22046 件(套),累计争取国家文保资金8462万元。
近十年累计举办惠民展览621场,最高年接待观众423万余人次,单馆最高日接待观众62477人次,累计举办讲座670场,流动展览 412场。
中心所属国有图书馆大连图书馆、大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现有普通文献馆藏量1394万册,馆藏古旧籍总数52万册/件,对外服务的数字资源总量207.4TB,年均馆藏数字资源浏览量1242.8万次,年均馆藏数字资源下载量321万篇次/册次。
近十年来累计开展文献外借量2951.9万册次,年均接待读者447.6万人次,举办阅读推广活动8431场、讲座1453场、展览307场、培训活动4202场。
中心所属文化馆大连市文化馆、大连市朝鲜族文化艺术馆。近十年来累计开展群众文化活动4480场,公益性文艺辅导培训4510场、培训17.65万人次,乡村振兴·品质文化大院活动完成培训辅导429场、培训人数1.9万人次,大连数字文化馆总访问量达2399万人次、线上资源共计750.2G。十年累计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465场,传习所总数量85所,授课3874余课时,教授3.56万人次。
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目的是惠及市民。这些年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通过提高服务效能,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近年来,中心所属场馆通过走出去主动精准服务、整合社会资源壮大公共文化服务力量、开展融合服务满足高层次文化需求等方式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一是走出去主动精准服务。
二是充分调动和鼓励社会资源介入,搭建文化共享平台,有效整合全市文化资源。在国内率先倡议发起成立涵盖大连地区74家国有和民营类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科技馆的“大连市博物馆联盟(论坛)”,发起成立由大连市12家各级文化馆(站)组成的“大连市文化馆联盟”,与大连爱乐古典管弦乐团、大连爱乐民族乐团、大连城市国际交响乐团等民间文艺团体战略合作,在为其搭建演出平台,提升社会影响力的同时,将民间文艺资源为我所用。每年为市民开展公益演出百余场,有效壮大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三是开展融合服务。以博物馆圆顶音乐会、“博”游记等服务为载体,将博物馆的观展与文艺演出融合;设计主题打卡活动把多家场馆串联起来形成研学线路;将博物馆展览搬进地铁车厢等。独特新颖的融合服务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市文联作为市委、市政府联系文艺界的桥梁和纽带,在团结引领广大文艺家繁荣大连文艺方面做出大量工作。十年来,市文联紧紧围绕市委和市政府工作大局,认真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职能,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生产优秀作品,组织全市文艺工作者为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加快推动大连新时代“两先区”高质量发展、奋力实现振兴发展新突破贡献文艺力量。
市文联坚守人民立场,立足职责定位,紧紧围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等重要时间节点、重大事件,组织举办各艺术门类展览展演展映近百场(次)。
先后组织开展了“辽宁沿海六城市当代农民画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连市美术书法摄影展”等展览、“打造文化大连”市民艺术素质培训工程系列主题活动、“艺术中的党史”“让艺术点亮生活——市民艺术素质提升工程”系列品牌文艺活动,全面展示全市人民攻坚克难、建设大连的精神面貌和生动实践。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文联以高效的动员力组织力协调力指导各全市文艺家协会和区市县文联组织,广泛号召和积极动员广大文艺工作者以艺战疫,创作推出一大批优秀抗疫主题文艺作品,在非常时期起到了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独特作用。
市文联建立健全文艺创作扶持引导机制,团结引导众多艺术门类的艺术家和专门人才,辛勤耕耘,潜心创作,推出了《爱情的边疆》《王大花的革命生涯》《霞光》《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空房子》《把一切献给党》《邓稼先》《旗帜》等一大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文艺作品。
2719篇(件)作品先后获省部级以上文艺奖项,高满堂、朱明月、刘东、孙维民、韩志耀、马晓丽、尹力、郝岩、王大斌和张学昕9人先后荣获中宣部、中国文联等颁发的国家级各文艺门类最高奖。
市文联及所属各文艺家协会覆盖艺术门类齐全,组织体系完备,团结凝聚了一支庞大的文艺工作者队伍。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会员781名、省级会员2285名、市级会员7399名。
市文联坚持党管文艺、党管人才原则,加强文艺人才培养,通过采风创作、教育培训、展演展示、评奖推优等多种方式,依托文艺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和重要活动,不断加大对文艺拔尖人才、中青年文艺人才、新文艺群体、基层和创作一线文艺工作者的培养力度,为大连文艺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青年文艺人才培养工程遴选各文艺门类青年文艺人才10批489人,170余人获得了省级以上文艺奖项4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63项。
市文联积极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文艺行业建设新思路、新途径,通过加强会员联络服务管理、推动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创新文联组织行业服务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模式等,努力为广大文艺工作者特别是“文艺两新”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注重发挥市文联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和各文艺家协会行风建设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建立健全各艺术门类从业者行为守则和自律公约,积极参加文娱领域综合治理行动,发布文艺工作者倡议书、自律公约等,努力倡导健康清朗的文艺生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连市社科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服务新时代大连“两先区”高质量发展做出新贡献。
十年来,我市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立项43项,大连市社科立项课题3720项;获评辽宁省第六、七、八届哲学社会科学奖·成果奖379项,评选大连市第十六、十七届社科进步奖311项;举办“社科学术年会”“社科学术月”等活动;推出一大批高质量理论研究成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有力学理支撑。
十年来,选树大连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21家、社科学术活动基地6家;在连高校的28家社科研究机构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新型智库,6人获评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大连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聚焦大连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呈报咨政建议获中央及省、市领导批示270余次;编发《学习与研究》成果332项;《大连日报》推出“大连市社科联推荐栏目”280期,成果1198项,为大连“两先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智力支持。
选树大连理工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情景教室等14家大连市社科普及示范基地,建立大连海事大学“小海马”宣讲团等特色社科普及队伍,举办“大连市社科普及周”“辽海讲坛基层行”“社科三下乡”等品牌社科普及活动1600余场次,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大连社科联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和《关于推动全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持续深化理论研究阐释,全面推进新型智库建设,不断提升社科普及水平,着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社科人才队伍,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力量。
There is no translated material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