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预约 搜索 观众留言 问卷调查 中文 | English

辽南皮影

时间:2017年12月22日     阅读次数:3230

 

 

皮影马车

 

 

反王头茬

 

             

    历史价值: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皮影之所以被称作驴皮影,主要是因为影人最初是用驴皮制作而成,制做方法首先要用生石灰把驴皮熟出来,然后进行抻刮,必须把驴皮刮得像毛玻璃一样半透明,然后再进行雕刻,人物刻出来后涂上颜色,最后进行拼接。影身一般是固定的,影头则可以根据情节的变化进行更换。影人的保护也是一门学问,驴皮做的影人都要进行晾晒,晒的时候一定要在春天,如果在夏天的烈日下,影人就会晒瓢。
    辽南皮影戏,又叫盖州皮影戏,起源于西汉的皮影戏又名“灯影子”,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有研究证实,中国所有的戏曲种类均起源于陕西秦腔,秦腔最初起源于皮影,皮影戏也可以说是中国一切戏曲艺术的总源头。公元1585年,辽南皮影戏创始人黄素志将它带到辽河岸畔。主要流传在鞍山至大连间比较富裕的金州、复州、海城、盖县地区,是乐亭皮影戏的一支,是通过陆地海洋的商业交往,以及移民文化的移植交流传播过来的,大约有300年左右的历史。过去说的关里影,是指山海关以西地区的皮影,本地影则是指山海关以东辽南地区的皮影,本地影由于地方语言和民俗民风的不同,又分为南北两派,北派是指以瓦房店复州城北部地区,一直到盖州、大石桥和海城等地。南派则是指复州城以南地区,普兰店、三十里堡和金州等地区。大连解放后,艺人们创作了一些现代题材的新剧目,皮影演出的照明也开始使用电灯,影窗也开始大型化。有一首在全国流传的歌曲“俺是个公社的饲养员”,就是当初的旅大歌舞团在皮影戏的唱腔基础上整理出来的。

访问人数:593868人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会展路10号     大连博物馆 版权所有 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     备案号:辽ICP备180005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