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精彩纷呈
--------------------------------------------------------------------------
本报讯 为迎接第35个国际博物馆日,各地纷纷组织一系列活动 ,吸引广大公众参与和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北京市朝阳区文委举办
“家门口的博物馆”主题活动
为纪念第35个国际博物馆日,由北京市朝阳区文化委员会主办的“家门口的博物馆”主题活动5月18日上午在北京民俗博物馆举行。
当天,来自朝阳区南磨房乡的威风锣鼓队在北京民俗博物馆(东岳庙)前小广场举行了表演。北京中国紫檀博物馆、观复博物馆等六家民办博物馆开展了宣传推广活动。北京民俗博物馆举办了“南磨房的记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展”“十二生肖话民俗——兔生肖展”。与此同时,为期五天的“北京民俗文化展示周”也在北京民俗博物馆分馆——位于奥运中心区的北顶娘娘庙拉开帷幕。
为方便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朝阳区文委将辖区内博物馆的相关信息制作成折页小册子《家门口的博物馆》,推介给市民,并向市民赠送了千余张民办博物馆门票。
据了解,目前朝阳区有各级各类博物馆54座,遍布20个街乡,逐步形成了以奥运村和高碑店为核心的博物馆聚集区。“十二五”期间,朝阳区将把推进博物馆事业发展,尤其是对民办博物馆的扶持作为公共文化建设的一项重点任务。
郭沫若纪念馆组织系列活动
迎接“5·18博物馆日”
为迎接“5·18国际博物馆日”和郭沫若诗集《女神》出版90周年,5月17日,由郭沫若纪念馆、中国郭沫若研究会、中国博物馆学会文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抓马宝贝(Drama rainbow)英式创意学校、北京市朝阳区同心实验学校协办的“文学与记忆”系列活动在郭沫若纪念馆拉开帷幕。
在“文学与记忆:学术座谈会”上,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诗集《女神》的创作背景及学术价值展开热烈讨论。专家们认为,当重新翻开诗集,在找回曾经记忆的同时,依然能感觉到诗歌带来的冲击与魅力。优秀的作品其灵魂是永存的,并不能随着时代的更迭而消失。《女神》所倡导的破坏与创造的精神正是一个时代不断进步的基石,《女神》所代表的“五四”精神仍然鼓舞着我们不断地探索前行,《女神》所体现的爱国情思依然激励着我们时刻心怀祖国,并为之奋斗。在21世纪的今天,《女神》依然散发着她那动人的魅力,展示着她那青春的活力。
在同一天举办的“文学与记忆:民工子弟学校教育戏剧活动”,通过与孩子的互动及思考式的提问,让孩子们融入到诗的意境中,结合自己现有的认知,重新去感受作品中对于生命的热爱,以及破除束缚和旧习的强烈诉求,同时探索了每个人心中不同的郭沫若,灵魂里的《女神》,并通过行动去表达了自己对于作品的理解以及对生命的看法。该活动将在5月20日举办第二场。
中国园林博物馆走进历史名园征民意
为迎接第34个国际博物馆日的到来,中国园林博物馆筹建办于5月18日携手颐和园、天坛等多家历史名园举办征求民意活动。
活动向市民游客详细介绍了中国园林博物馆的建馆理念、功能定位、筹建进度计划、规划设计方案和展陈定位等方面内容。重点向市民游客征求了中国园林博物馆的展陈内容、展陈方式及参观游览需求等意见建议,同时向市民游客宣传普及了国际博物馆日的相关知识,得到市民游客的积极响应。
据悉,中国园林博物馆的筹建由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负责,规划选址位于北京西南部,紧靠鹰山公园,临近永定河,规划面积6.5公顷。园博馆拟以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当代园林为主题设定基本陈列,充分体现中国园林要素,并具备现代化博物馆展示、景观、安全等多种功能,其建设项目将于年内全面启动,计划于2013年4月前竣工。
中国妇儿馆举办系列家庭教育活动
5月14日下午,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多功能厅里传来阵阵掌声和笑声,200多位家长在这里参加“好妈好爸大讲堂”启动仪式和首场讲座。北京教科院研究员王晓春讲解了有关小学生素质教育问题和解决方法。
“好妈好爸大讲堂”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是由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全国网上家长学校、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主办,北京市妇联儿童部、天津市妇联儿童部协办。它以现场与网校的形式帮助家长掌握科学家教理念,提高教子水平。
5月至12月,主办方每月免费举办1~2次讲座,由家庭教育、早期教育、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特殊教育、青春期教育等多个领域的专家讲解。家长可登陆全国网上家长学校和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的网站,观看现场视频,了解讲座计划。
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馆长赵东花出席了“大讲堂”启动仪式并为首场讲座揭幕。中国家教学会、全国网上家长学校、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北京市妇联儿童部的有关领导参加了启动仪式和讲座。
荆州博物馆组织系列活动纪念国际博物馆日
5月18日,荆州博物馆组织开展了“我看博物馆”绘画大赛暨颁奖、荆州博物馆志愿者讲解服务队授牌(授带、授旗)和传世文物鉴赏等一系列活动隆重纪念国际博物馆日。
上午9点,博物馆广场上人声鼎沸。“热烈庆祝第三十五个国际博物馆日”的宣传横幅在阳光的下闪耀金光,“传承文明记忆、保护文化遗产”和“弘扬乐助精神、点燃志愿梦想” 二个气球条幅随风荡漾。“我看博物馆”绘画大赛颁奖活动在乐鼓声中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大赛收到城区各大、中、小学校送来的作品1380幅,评委会精心评比,从中评选出30幅获奖作品。
当天还举行了传世文物鉴赏活动,共有100多名市民带着传世文物参加,在专家的指导下学习了更多的收藏知识和文物保护知识。
“本溪博物馆之夜”为国际博物馆日增彩
在第34个国际博物馆日即将到来之际,辽宁省本溪市博物馆围绕“博物馆与记忆”这一主题,精心策划系列宣传活动,一改前过去宣传的形式和内容,全新地向社会展示博物馆的新形象、新功能。
该馆于2010年1月建成并免费向社会开放,通过一年多的运作,接待中外观众17万余人次,收到良好社会反响,切实发挥了博物馆各方面的职能作用。本次系列大型宣传活动,内容包括举办《文物保护法》宣传展览,设立市民文物咨询台,解答有关文物法律法规及文物、博物馆相关知识,发放本溪博物馆宣传品。举办“本溪博物馆之夜”大型文艺晚会,邀请本溪博爱艺术团在该馆广场举行专场演出,并延长当日开馆时间至晚20时,10人以上观众全部提供免费讲解。
本溪市博物馆本年度的“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从丰富的内容到多样的形式,从广泛的参与面到盛大的规模,在本溪市尚属首次,在辽宁省地级市博物馆举办的各类“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中,各项指标均居前列。本溪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通过开展“国际博物馆日”的系列活动,公众的参与意识得以激发,对文物保护更加重视。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相互认知,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李艳 王润 文冰 崔波等)
(2011年5月20日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