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文明史上,一条绵延7000余公里、横跨亚欧大陆,并以运送丝绸为主要商品的贸易通道,将东西方两大文明紧密地连接起来,这条贸易通道就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通向亚洲中部、西部及非洲、进而连接欧洲及北非海陆交通线路的总称。在东西方海上交通未形成之前,陆路交通最主要的就是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所开辟的线路。这条线路从长安出发,沿河西走廊出玉门关、敦煌的阳关西行并延伸至古罗马。丝绸之路的凿空和畅通,扩大了东西方两大文明的联系,促进了商品互通有无和文化交流,尤其是佛教东渐与传播,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魏晋南北朝期间,连年的战争与纷乱,一度使丝路交通陷入困境。隋唐时期国家统一,丝路往来畅通无阻,各国使臣、僧侣和商人相望于道,商贸活动和文化交流达到了空前的繁荣,盛世下的长安是当时最大的国际大都市。宋元时代,因海上交通兴起而使陆路交通退居其次,随着十五世纪人类大航海时代到来,陆上丝绸之路最终被海上丝绸之路所取代。
丝绸之路古老而神秘,吸引了古今中外众多人的目光和探寻的脚步。由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五省区22家文博单位首度合作举办的丝路主题大展,以全新的视角诠释了丝绸之路开通、延续、兴盛和衰退的过程。245件(组)展品分别出自丝路沿线百余处历史文化遗迹,其时代跨度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4世纪。展出的各种精美绚丽的丝织、印染和毛织品,显示出中国古代高超的纺织技术水平;端庄祥和的佛教造像、佛教壁画和敦煌写经,反映了佛教文化在传播中的发展及演变;造型别致的金银玻璃器皿、稀有的宝石、金银币和胡人俑等,正是东西方交往和文化融合的生动体现;而形神兼备的说唱俑、三彩仕女俑、彩绘舞马俑、打马球俑、三彩骆驼以及线条流畅、典雅富丽的绢画、纸画等,则彰显了盛唐时期社会习俗的万千气象。
置身于琳琅满目的丝路瑰宝之中,仿佛是踏上了遥远的古代丝路,听到了大漠深处驼铃声。人们在领悟丝路文明丰富文化内涵的同时,不禁会由衷的感叹:伟大的文明,永远的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