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国家文物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专门会议,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出席会议并讲话。
宋新潮介绍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基本情况。他指出,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机构,收藏有数量丰富的可移动文物,是本次普查的重点对象之一。本次普查是国务院统一领导部署的国情国力调查项目,做好普查工作,将更加有利于文物的保护管理,有效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保管的文物的价值和作用。希望中国社会科学院高度重视普查工作,组建专门机构、建立工作机制,确保经费保障,加强技术研究,实现与现有藏品信息化成果的衔接,将普查工作作为重点工作纳入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整体布局中。国家文物局也将积极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纳入北京市统一普查范围,做好各项工作。
李培林强调,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对于加强国有文物监管,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保管有大量的出土文物、文献资料、古籍等可移动文物,很多都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本次普查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进一步加强文物登记建档,规范文物管理的良好契机。中国社会科学院将按照国务院通知的要求,抓紧组建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将普查与院数据库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等工作结合,积极推动普查工作的有序开展。
会议还就可移动文物的认定、文物数据的管理、《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调查登记表》的填报、普查经费的编制与申报等具体问题进行了研讨。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历史所、考古所、民族所,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普查办公室等有关部门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