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预约 搜索 观众留言 问卷调查 中文 | English

国博湖北商周文物展览亮点多

时间:2014年07月03日     阅读次数:3274

       本报讯 记者崔波报道 湖北地区从商代早期至战国时期礼乐文化大展——“江汉汤汤:湖北出土商周文物展”7月3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这个由国家博物馆与湖北省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展览汇集了湖北地区十余家博物馆的122件(套)精美文物,是近年来规模罕见的对湖北区域文化的系统展示。

  展览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以商、周至战国时期的青铜容器为主,全面展示这一历史时期湖北地区青铜文明格局、体系以及礼制文化特点。其中商代的“天兽御”青铜尊、西周的兽面扉棱提梁青铜卣、春秋的“随仲芈(mǐ)加”青铜鼎,以及战国青铜鹿角立鹤、越王勾践剑等,充分体现了湖北地区先民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和独特的审美情趣。第二部分集中展示了湖北地区出土的商周乐器,包括青铜质地的编钟、鼓,漆木质的琴、瑟、排箫、笙,以及石质的编磬,为先秦礼乐文化的实物再现,展现了早期中国音乐文化的基本面貌。

  据展览主办方介绍,此次展出的越王勾践剑带有铭文“越王鸠浅自作用剑”,与正在国家博物馆历史展厅展出的没有铭文的越王勾践剑为同一墓葬出土,观众可进行对比参观。另外,展出的“九鼎七簋”(出土时即如此)分别来自湖北省内的三家收藏单位,为出土以来首次聚合展出。

  先秦时期的湖北,北接中原,南通百越,西达巴蜀,东邻吴越,各具特色的中国早期区域文明在此汇聚交流,形成了绚丽多姿的文化风貌。公元前15世纪,湖北成为商朝南土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周建国,大批姬姓、异姓贵族陆续受封于江汉地区,带来了浓郁的周文化。春秋时期逐渐形成以楚国为核心的文化形态。进入战国时期,别具一格的楚国文化随着其疆域的扩大而迅速扩展,对当时和后世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

  该展是国家博物馆新馆开放以来,落实“历史与艺术并重”的办馆方针,继新疆、西藏、陕西等地博物馆之后推出的第四个与地方博物馆合作的重要展览,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一次实践。该展展出时间为7月3日至9月3日。

    发布时间:2014-07-08作者:来源:未知

访问人数:595422人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会展路10号     大连博物馆 版权所有 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     备案号:辽ICP备180005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