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3日,是我国第10个文化遗产日,大连现代博物馆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就在这天夜里,另一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悄然进行着……
为躲避城市拥挤的车流,大化集团一台总重量为123吨的空气压缩机拆解后于午夜时分,由几辆重型运输车从瓦房店松木岛缓缓运抵星海广场的大连现代博物馆。
新中国成立初期,大连工业曾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诸多新中国第一。
2012年,大化集团已经将上世纪30年代日本和上世纪50年代德国生产的空气压缩机捐赠给了大连现代博物馆并成功展出。
大连现代博物馆与大化集团共同保护的这台空气压缩机是上世纪50年代初由大化人自行设计、制造的中国第一台化工压缩机,它代表了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历程,凝结着几代大化人吃苦奉献的精神和情感。
“后方多流汗,前方少流血” 、“宁让汗水漂起船,不让纯碱少半钱”等口号是大化精神,也是我们这座城市奋斗精神的体现。上世纪50年代以来,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宋庆龄、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大化视察过这台设备。
工业遗产是市民阅读城市历史的重要物质依托。人类应该“像爱惜自己生命一样保护文化遗产”。大连现代博物馆对曾经为共和国建设立下汗马功劳的老机器设备进行系统的收藏、研究、保护、展示,对于提升大连城市文化,保护城市历史风貌,展示企业和产业工人的历史贡献等具有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