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预约 搜索 观众留言 问卷调查 中文 | English

展览∣明代藩王家首饰盒的正确打开方式——头饰篇

时间:2017年03月11日     阅读次数:3613

 
         内容:3月11日,大连现代博物馆与湖北省博物馆、蕲春县博物馆、武当博物馆合作举办的《朱明盛长——明代藩王宫廷艺术展》在大连现代博物馆的四楼B专题展厅开展。本次展览共有139件组文物(其中一级文物45件组)与市民见面。
此次展览的一大亮点是明代藩王墓中出土的雍容华贵的金银首饰,包括头饰、耳饰、腕饰、佩饰等,几乎囊括明代首饰的全部品种;题材包括花卉、凤鸟、宗教等。
凤冠霞帔
        凤冠霞帔是明代纳于礼制的装饰,它的佩戴有严格的规制。《大明会典》中对皇后、皇妃、亲王妃、郡王妃等不同等级的凤冠霞帔各有不同规制。以永乐三年(1405)定制而言,皇后礼服冠用“九龙四凤冠”,常服则“双凤翊龙冠”,霞帔“深青为质,织金云霞龙文”“玉坠子瑑龙纹”。皇妃礼服用“九翟冠”,霞帔“织金云霞凤文”“玉坠子瑑凤纹”。亲王妃冠饰同皇妃,霞帔用“金坠子”“钑凤文”。
     明代凤冠霞帔的基本组成是凤冠一组、霞帔一组。凤冠一组包括凤冠以及插戴在凤冠上的一对凤簪、一对固冠的花头簪。霞帔则包括帔及压在帔底端的帔坠。
金镶宝钿花鸾凤冠
 明代高6.9厘米,直径9.9厘米,重184.75克
1956年蕲春县蕲州镇刘娘井村荆端王次妃刘氏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
粗金丝做成一个上小下大的攒尖式圆框,中心处一只金累丝镶宝的大凤,其下贴口沿一溜五只金镶宝小凤在前,一溜金镶宝花钿在后,又以大小不等的金钿花自第二行起依次推向上方,且节节收束,端处则以一簇宝钿花结成一朵关顶。根据墓志,该墓主人为荆端王次妃刘氏,卒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其凤冠等级属于亲王妃级别。
金凤簪(一对)
明代 长27.5厘米,重77.25克;长27厘米,重80.1克
1956年蕲春县蕲州镇刘娘井村荆端王次妃刘氏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凤簪是明代礼仪用物,其形制大都为程式化的扬尾振翅、足踏祥云的凤凰造型。湖北钟祥梁庄王墓,江西南城明益庄王墓、明益端王墓等藩王墓中皆出土过样式与工艺几乎一致的累丝金凤簪。这对金凤簪,与凤冠一同出土,凤口衔环,用以悬挂挑牌,足下祥云上镶嵌三颗宝石。
金镂空凤纹坠
明代  通长14.2厘米,宽7.8厘米,重72.4克
2001年湖北梁庄王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器钩内壁有“随驾银作局宣德柒年拾贰月内造柒成色金壹两玖钱”铭文。金镂空凤纹坠是贵妇霞帔的坠饰。吴自牧《梦梁录•嫁娶》载:“且论聘礼,富家当备三金送之,则金钏、金镯、金帔坠是也。”《明史•舆服志》载,明代皇妃霞帔上缀玉帔坠,亲王妃减等,用金帔坠。这件金镂空凤纹坠的铭文表明它是来自朝廷的赏赐品,连同墓中所出的金钑花钏和金镶宝石镯或是亲王礼聘之物。
头面佩饰
明代已婚妇女要戴䯼髻(也称金冠、金丝髻,它是女子戴在发髻上面的发罩),女子的金银首饰以一副头面为单位。所谓一副头面,是指插戴在䯼髻周围而装饰题材一致的各式簪钗。头面之一副,常在十至十二三事左右。首饰插戴之满,是明代女子的妆束风格,四鬓都要装点得一丝不苟。此外,贵族妇女还佩带耳环、耳坠、戒指、手镯、臂钏等。贵族女性一般会拥有数副头面,头饰即象征着贵族女性的财富、地位和身份。
金镶宝“一路清廉”顶簪
明代 高3.5厘米,直径5.7厘米,重41克
1974年蕲春县蕲州镇刘家咀永新王墓出土  蕲春县博物馆藏
簪首中间一朵莲花,金片打造出的莲瓣重叠包围,正中一只花口形小金碗,碗底用小金丝表示花蕊。莲花周围簇拥着大大小小各色花朵,花蕊均素托镶嵌宝石(已脱落)。花团中伸出两枝金丝绕成弹簧,一枝头饰振翅蜻蜓,一枝头饰白鹭,可随脚步轻摇,动感十足。蜻蜓、白鹭、莲花的图案组合取“一路清廉”的寓意。簪底板为花形底托,背面錾刻线条,中间焊方形卡槽,以固定簪脚。
金镶宝蜂蝶赶菊挑心
明代  高11.2厘米,宽8.3厘米,重98克
蕲春县蕲州镇姚湾荆藩宗室墓出土  蕲春县博物馆藏
以蜂蝶赶菊为题材制作的挑心。两只金蜜蜂飞舞在繁盛的菊花丛中。菊花的花心镶嵌各色宝石。两只蜜蜂之间的几朵菊花又巧妙组成了蝴蝶的式样,金丝弯曲成触角。花丛中用金丝绕成螺丝状,再抽去芯线,顶端饰珍珠,行走间若步摇般摇颤。挑心背面有插簪脚的卡槽。
“四马投唐图”金分心
明代  高7厘米,宽14.5厘米,重36克
蕲春县蕲州镇黄土岭村荆藩墓  蕲春县博物馆藏
山字形,簪脚缺失。簪首图案系从背面打造而成浅浮雕效果。上方一排城门楼阙,城门紧闭,门前一人双手捧笏。城下左右两路人马迎面走向城门。一侧两人身披盔甲,骑马缓行。身旁一步卒执幡旗,旗面用锥点纹錾出“四马投唐”。另一侧两人握缰骑马,旁有步卒执旌。扬之水考证,因《隋唐演义》作于清初,故而此处的“四马投唐”题材取自元明杂剧《长安城四马投唐》,演隋末李密事。“四马”者当为李密、王伯当、柳周臣、贾闰甫。
金镶宝戏曲故事图掩鬓
明代  高7厘米,宽6.82厘米,重21克
蕲春县蕲州镇姚湾荆藩墓出土  蕲春县博物馆藏
掩鬓是簪戴于两鬓的簪钗,常见的形状有云朵形和团花形,恰如《客座赘语中》中的解释,“掩鬓或作云形,或作团花形,插于两鬓”。
云朵形掩鬓,簪脚缺失。簪首图案是从金片背后敲打形成,有浅浮雕的效果。一支上楼阁前两个装束相同的女子坐在绣墩上。左右侍者手捧奁盒。远处楼上隐约两人凭栏而望。楼阁左侧上方一朵祥云上托一“日”字。
金镶宝花钿
 1974年蕲春县蕲州镇刘家咀永新王墓出土
 蕲春县博物馆藏
金丝弯成花枝的形状,枝条上焊金片打造的九朵花,花蕊及叶片上做出石碗,镶嵌宝石。金丝背面焊四个扁平卡槽,原应中穿金条或银条。 
明代花钿是装饰在䯼髻口沿处,造型细长的一类装饰品。《大明会典》中规定皇后常服“冠用皂縠,附以翠博山”,“翠口圈一,金宝钿花九,饰珠”。在民间使用时,花钿形制更多彩。从目前出土文物来看,明代花钿的佩戴方式有系带式,也有簪脚式,或者两种方式并用。装饰题材上,花卉与释道是常见的纹样。
头 饰 的 插 戴 方 式

图片:









 
  
 

访问人数:596741人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会展路10号     大连博物馆 版权所有 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     备案号:辽ICP备180005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