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预约 搜索 观众留言 问卷调查 中文 | English

文物征集∣张学思将军长子来现代博物馆“圆梦”

时间:2017年12月22日     阅读次数:4243

 

       大连现代博物馆年度原创大展“圆梦——从北洋铁甲到航母舰队”向社会征集相关文物活动自开启以来,获得的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最近,“圆梦”展再添“重器”,张学思将军的长子张光毅从北京专程来到了大连现代博物馆,并带来了家中珍藏多年、张学思将军当年在绘制海图时使用过的平行尺和量角器。张学思是少帅张学良同父异母的弟弟,是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的创始人之一。在现代博物馆的会议室里,已年过七旬的张光毅先生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谈起父亲张学思将军当年的一些往事。

 

 

 14岁时就离开“大帅府”

 

张光毅生于1945年,他出生后的第二年张学思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各省市行政联合办事处行政委员会任命为辽宁省政府主席,如今这个任命状原件仍保存在辽宁省档案馆里。

张光毅曾经在其他媒体上介绍,父亲张学思是1916年1月6日在沈阳出生的,14岁就离开了“大帅府”。1933年4月,他在17岁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张光毅眼中,父亲张学思对走上革命的道路始终坚定不移,对党忠心耿耿。日本投降后,张学思回到沈阳工作。当时,他只是回到“大帅府”看了一眼,从此后再没有迈进“大帅府”一步。有人劝他搬到“大帅府”办公时,他语气坚决地说:“‘大帅府’的一切都是党和国家的,已经与我和张家没有任何关系了。”

在张光毅的记忆中,父亲从来没有向他们讲起过“大帅府”里的任何事,也没有讲过张作霖、张学良的故事。所以说,张光毅对张作霖、张学良的历史多是从书上了解到的。

 

 

人民海军“黄埔军校”的诞生

1949年海军建设伊始,毛泽东主席便把建立海军舰队和创办海军学校摆在同等地位,把筹建海军学校和选择校长的任务交给了周恩来总理。周恩来经过认真思考,推荐了时任辽宁省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的张学思。

周恩来在中南海召见张学思,意味深长地说:“历来建军要先建校。军委决定由你负责筹办一所海军学校。有了海军学校,人民海军才有发展的资本啊!”张学思说:“我曾随学良哥登上访欧回来的‘海圻’号巡洋舰,也参观过起义的‘重庆’号,我对海军是很有兴趣,但我怕担当不起如此重任。”周总理告诉他:“中央已经作了安排,毛主席确定让你参加中国军事代表团,随中央代表团去苏联商谈海、空军及院校建设。这是学习苏联建设海军的好机会。”“在共产党和国民党内,不少高级指挥员均出于黄埔。你就担当一个历史重任,创建一所人民海军的‘黄埔军校’吧。”同周恩来这次谈话,决定了张学思后半生的海军生涯。

1949年7月31日,毛泽东、周恩来等接见了访苏归来的中国军事代表团成员,其中就有拟任海军学校的校长张学思。通过中苏两国漫长会谈,最终达成的一揽子协议中,其中包括帮助中国建立人民大学和空军航空学校、大连海军学校。张学思回国时,带来了以克洛契科夫为首的87位海军学校教育专家,开始了大连海校的筹建工作。

当时海军总部尚未成立,军委特定由张学思代表海军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张光毅向记者展示了他带来的发表张学思在大会上发言的报纸影印件。在会议期间,毛泽东同张学思亲切地交谈,鼓励他办好新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张学思表态:“我今年33岁,我决心再钻研30年海军,为保卫祖国海疆,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1949年11月22日,中央军委正式下达了由毛泽东主席和朱德、刘少奇、周恩来3位副主席签阅的组建大连海军学校的命令,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学校”(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的前身)。并采纳张学思的建议,任命萧劲光为校长兼政委,张学思为副校长兼副政委。具体筹建、主持工作均由张学思担任。

             毛主席接见张学思

 

蓝色道路从这里起航

建校之初,海军学校师资紧缺。张学思因此提议从三方面解决教师的来源问题:一是从苏联海军院校中聘请;二是从全国各高等院校招聘;三是从起义的国民党海军人员中挑选。关于海校的体制和学员来源,他建议分速成班(二年制)和普通班(四年制)。

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周总理很快就批准了张学思的建议,这使张学思感到办学方向明确,从而更坚定了信心。他派人到北京的高等院校去招聘教员,每招来一批,他都要在大连饭店宴请一次,亲手为教员们把盏斟酒,问寒问暖。他对新来的教员说:“你们舍家弃小地来海校工作,我从心里感激你们,在人民海军的建设史上,将记下你们的功劳。”

张学思重视知识分子,从各方面优待教员。他规定,教员的伙食标准享受团级干部待遇,一律吃中灶,有家属的教员给足够的房子,教员的家属工作安排、子女上学,甚至连雇请保姆等问题都及时给予解决。他经常讲:“古人尚懂得重金礼聘,礼贤下士,难道我们还不如古人吗?”

由于张学思重视知识分子,正确对待知识分子,由地方聘请来校的教员,都觉得心情舒畅。原来有些人抱着到军校试一试,不好就离开的想法,而今也都安下心来,纷纷提出申请,要求参军入伍。

张学思把大连海校办成为一个正规化、现代化的高水平大学,完成了建设“海上黄埔”的重托,为人民海军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刘华清上将为大连海校题词:“蓝色道路从这里起航!”

                                    张学思与周恩来、邓颖超在一起

 

与大连感情的延续

张学思在大连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当时张光毅还小,很多记忆也都模糊了,让他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上世纪50年代初,“海校”学校周围没有围墙只有铁丝网,他每天从当时劳动公园附近的育红小学回家,如果走正门要绕不少路,为了图方便,他就从铁丝网钻进去。结果父亲知道后严厉地批评了他,告诉他:“做人就要堂堂正正地走大路,不能图方便去违反规定。”这句话让张光毅记了一辈子。同时,在校期间,父亲严令禁止他们子女搞特殊化,吃穿都要跟普通孩子一样,绝对要艰苦朴素。

在现场,张光毅向大家展示了他带来的珍藏,精致的木盒子里写着“鸿兴木铺制造”字样,里面放置着精致的木质平行尺和金属量角器。张光毅介绍,这个航海平行尺又名海图平行尺,在进行海图作业时,用于绘画方位线或航向线、量取方位线度数或航向线度数。两只手各持一把尺的柄,交替平行移动。说着,他在桌子上演示了这两件工具的用法。

张光毅说:“父亲对大连有着很深的感情,对中国海军更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这次展览对我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希望我带来的展品能够为展览作些贡献,也希望更多的人都参与进来让展览办得更好。”

        张光毅在现场展示平行尺用法

 

 

 

访问人数:595981人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会展路10号     大连博物馆 版权所有 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     备案号:辽ICP备180005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