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铸梦,碎于甲午
自1881年马建忠前往旅顺查勘北洋海军基地起,到1890年旅顺军港和船坞修建工程完成,近10年间,旅顺军港已具备防御外敌入侵的功能,旅顺大坞的竣工也结束了北洋海军有舰无港的时代。
旅顺军港的建设,带动了工厂、学校、医院等附属机构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旅顺成为东北地区接受西方近代技术与文化最早的地区之一,具备了近代城区的规模和功能。
旅顺东港全景
有1000多间民房、两家大剧院、两座庙宇、一些银号和旅店,……造船厂占据了城市相当大的一部分。市内干净、整齐……,较之天津,旅顺口建设得要好得多,市面上一派繁忙景象。
市街北角的高地门上挂着的大匾是出自李鸿章的手笔“北洋医院”。……病房经过清扫整理一下,足可以容纳200名患者。
然而,旅顺城内的和平静谧却被
甲午战争打破了……
1894年7月25日,日军舰在朝鲜丰岛海面突然袭击中国运兵船,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
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突袭中国护送运兵船高升号,并攻击护航军舰济远号和广乙号。高升号最终沉没,船上700余名清军官兵殉国。
9月17日,日本联合舰队在大东沟至庄河间的黄海海域与清军北洋舰队展开激烈的主力决战。双方激战近五个小时,北洋舰队损失5舰,死伤800余人;日本联合舰队多舰受创,死伤298人。黄海海战后,日本取得黄海制海权。
黄海海战
↑
邓世昌率舰冲向日舰
→
邓世昌
黄海海战中,为掩护旗舰定远号,管带邓世昌在致远号受损严重、弹药即将用尽的情况下,不顾多艘日舰围攻,毅然率舰冲向最凶恶的日舰,不幸中弹爆炸,船只沉没,邓世昌及二百多名官兵殉国。
文物介绍
“超勇”级舰船铭牌
1894年
撞击巡洋舰“超勇”级包括“超勇”、“扬威”两舰,在中国称为碰快船,1881年下水时属于技术先进的战舰。两艘战舰加入中国北洋海军后,在平息1882年朝鲜“壬午兵变”和1884年“甲申政变”中起到了很大作用。1894年,舰龄超过12年的两舰参加了甲午海战,成为日军新型战舰主攻的目标,先后沉没,两舰管带黄建勋、林履中与舰同沉,壮烈殉国。
1894年11月21日傍晚,在庄河花园口登陆的日军攻陷海防要塞旅顺口后,开始制造震惊世界的旅顺大屠杀。大屠杀进行了4天,死难同胞约2万人。
被日军占领的旅顺海军公所
旅顺大屠杀
占领旅顺口后,日本内阁总理伊藤博文提出了《进击威海卫、攻略台湾方略》,提出用海军运送陆军进攻威海卫和台湾,歼灭北洋舰队并占领台湾的计划。
日军占领威海卫刘公岛
困守威海卫的北洋舰队外援断绝,“定远”舰受创后自爆沉没,靖远、威远等舰被击沉,丁汝昌、刘步蟾、张文宣、杨用霖、戴宗骞、沈寿昌等将领自杀殉国。
日军占领刘公岛后,丁汝昌等人的遗体用小船运往“康济”号